早上從飯店check out, 我們於早上9點來到了寬窄巷子.
仿照上海的新天地, 成都寬窄巷子尋求歷史文化保護與現代商業成功結合的經營模式, 以“成都生活精神”為線索, 在保護老成都原真建筑風貌的基礎上, 打造“老成都底片, 新都市客廳”. 按規劃, 整個寬窄巷子歷史文化片區總面積為479畝, 核心保護區面積為108畝.
寬窄巷子歷史文化片區由寬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老式街道及四合院落群組成, 是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筑格局的最后遺存, 也是北方胡同文化和建筑風格在南方的“孤本”. 寬巷子代表老成都的“閑生活”, 窄巷子代表老成都的“慢生活”, 而井巷子則代表成都人的“新生活”.
寬窄巷子於2008年5月正式開放, 但看得出來, 很多地方還在興建中, 很多店家還在裝潢中尚未營業. 上午的寬窄巷子更是顯得有點冷清.
寬窄巷子新與舊的結合
拍下面這張照片的時候, 還蠻有意思的, 當時正有一位服務生在外面清除燈籠上的灰塵, 我拜託她可否少許先停一下讓我拍一下, 因為我想拍這種門洞的感覺, 結果才拍了一張, 那位小姐就不客氣的把大門給關上了, 唉, 老城市的人情味就僅此而已嗎?
而真正要看老成都的底片莫過於這街邊修鞋的鞋匠, 在這老城市新都市的夾縫中生存的小人物.
我們在寬窄巷子逛了大概1小時, 就出發去了最後的一個購物站 - 絲綢, 說實話, 這種購物點, 每個大陸行程上都會有, 該買的早就已經買了, 所以好像我們這一團沒有一個人有買蠶絲被.
今天的午餐在常勝鮑魚, 就在購物商場的旁邊, 應該是同一個老闆經營的吧.
我們的菜單中有鮑魚, 服務生給每個人端上了一個盤子, 當大家還在比較每個人盤中鮑魚的大小的時候, 我才赫然發現, 那大塊的根本就是香菇啊, 是旁邊那小小的不起眼的才是鮑魚. 真的有被騙的感覺. 只是菜倒是不難吃, 大家吃到一半, 女人們全跑去看A貨名牌包了.
吃完午餐, 我們就前往機場, 搭乘下午3:30的飛機返台, 結束了這8天的行程.
總體而言, 這8天的行程還蠻棒的, 尤其是在九寨溝黃龍的4天, 在成都的3天就還好而已. 九寨溝及黃龍真的是可以再去的地方啊.